今年,我市采取針對性的抗疫抗汛措施,生態扶貧工作成效顯著:
生態工程建設成效實現“規模+”。面上生態建設力度不減,今年我市完成生態工程造林2.30萬畝,封山育林6.21萬畝,退化林修復5.89萬畝,森林撫育143.96萬畝,營造林總面積158.36萬畝,省級計劃完成率分別為153%、100%、210%、197%,總規模創我市歷史新高。
護林崗位就業結構實現“優化+”。全市共有1502名貧困人口在護林員崗位就業,人均年增收約4800元。通過扶貧公益性崗位問題整改,全市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結構明顯優化,80歲以上護林員實現全部清零,調整護林員人數達到210人,新增81人。其中,中央財政貧困人口護林員共調整42人,60歲以下人員占比達到81.8%,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員占比83.5%。
生態補償補貼發放實現“精準+”。我市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全面落實生態補償政策。據各地上報數據統計,2020年度,全市共發放天然林商業性停伐管護補貼52.62萬元,涉及天然林1.96萬畝惠及貧困群眾742戶2277人。全市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補貼發放涉及公益林面積6.44萬畝,惠及貧困戶2795戶6407人,發放補貼資金99.28萬元,均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戶。
涉林產業帶動脫貧實現“平穩+”。面對今年疫情和汛情雙重影響,2020年全市共有涉林經營主體133家(個),通過林地流轉或入股、投資合作入股、短期性務工(含售買林產品、半成品等)或長期性就業等方式,惠及貧困戶527戶1477人,帶動貧困戶增收343.78萬元。涉林帶動主體數量較往年未出現較大波動,主體吸納就業能力未受到較大沖擊。